登录/注册/忘记密码
   今天是:
东莞市婚庆服务业协会

莞喜美事

东莞人办“家庭农场”最高奖10万
发布者:本站编辑时间:2014/3/28 10:46:01浏览量:1656

东莞人办“家庭农场”最高奖10万

 

家庭农场将优先享受相关农业补贴政策。图为麻涌镇一火龙果农场。

在“两会”上,“腾笼换鸟”是一个热词。对东莞来说,可用的地太分散,呈碎片状,承受不了大项目,有大鸟也来不了。要新建一个工业区,也不太现实。下来,要加强硬实力建设,增强农村发展的“血、骨、肉”。推动发展空间从分散到集聚、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。并且,鼓励“工改工”项目,盘活存量建设土地,推动城市更新改造。这样一来,使集体资产增值,也可增加村民分红。——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

东莞人搞家庭农场,最高有10万元补贴。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上获知,力争到2020年,全市家庭农场达到150家。而被认定为“东莞市家庭农场”的,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。如果再被评为“示范性家庭农场”,再追加5万元奖励,即最高奖励10万元。

徐建华袁宝成姚康等市领导参加会议。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表示,东莞要真正使农业强起来、农民富起来、农村美起来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、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、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
去年全市村组经济首次突破千亿元

东莞已建立市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,设立1亿元镇村产业升级补贴奖励专项资金,引导镇村发展物业型、服务型、投资型经济,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。

截至2013年底,全市村组两级净资产达1060亿元,首次突破千亿元;经营纯收入增长10%,增幅自新世纪以来首次突破双位数;收不抵支经联社230个,减少62个;村组资产负债率降至19.5%,处于二十年来同期最低水平。

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214元

2013年,东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214元,继续位居全省地级以上市首位,比上年增长9.1%,增幅持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10元,农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669元。

徐建华在会上谈到,“我也知道,一些当地村民不太想就业,出现了诸如坐吃祖辈厂房物业租金、创业实干劲头不足、‘二世祖’现象,建议他们能够去就业,增加就业性收入,或者自主创业,增加创业性收入。”

政策点击

鼓励“家庭农场”申建小型农业园

记者从昨日会上印发的《东莞市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实施意见(讨论稿)》看到,力争到2020年,全市家庭农场达到150家,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0家,全面壮大新型经营主体,推进都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。

“意见”称,家庭农场要突出农业生产功能,重点发展特色农业,鼓励实施综合经营,配套发展农副产品加工、休闲观光和农家乐餐饮等项目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。

同时,“意见”还明确,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本市户籍,年龄在18周岁或以上,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,家庭成员参与经营或生产。还有,家庭农场以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为主,且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。

“意见”称,如家庭农场经营者将经营土地转包、转租,或者有“拼装”和虚报经营面积等行为,立即取消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经营资格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家庭农场优先享受相关农业补贴政策,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,鼓励申报创建小型农业园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等。东莞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,凡经认定的“东莞市家庭农场”,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,支持其做大做强;在此基础上,每年评定一批实力强、资信好的“东莞市示范性家庭农场”,树立先进典型,并由市财政追加5万元奖励。

水乡片将建“农业文化博物馆”

《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(讨论稿)》提出,继承发扬水乡的农耕文化底蕴,加快建立都市农业发展体系,着力开发农业的经济、生态、旅游、文化、科普功能,更好地实现农业发展水平提升、自然生态环境优化、优秀农耕文化传承、农村农民收入增加。

具体而言,即:重点建设一个农业文化博物馆、一个渔业展示中心、一个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中心、五个特色农业产业带、五个农业产业园、十个精品农业示范基地、二十个特色专业村。

知多D

农业文化博物馆

选择在具有深厚农耕文化底蕴的地方,规划建设一座农业文化博物馆,陈列展览东莞的农耕历史、农耕文化、农业民俗,弘扬传承农业文明。

两个农业展示中心

1、渔业展示中心。在自然条件较好、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渔业旅游观光园区内,采取市财政投资、企业运作、科研支持的方式,建设设施养殖和文化内涵型渔业展示平台,形成集休闲与公益、文化与科普于一体,以中国金鱼种质资源库、鱼文化博物馆为主要内容的水族(金鱼)文化产业园。

2、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中心。结合市粮作花卉研究所的搬迁和重建,完善市粮作花卉研究所的示范、科普、观光、体验功能,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高效农业生产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、农业耕作体验、农业科普展览于一体的区域性农业创新与示范中心。(记者 肖剑雄)

编辑: 钟慧斌 责任编辑: 苏婵
来源:东莞时报
 
 


返回
用户注册 - 会员服务条款 - 关于我们 - 留言投诉 - 免责条款 - 诚聘英才 - 联系我们 - 网站首页
在线咨询
关闭